10-31
痴迷于发论文的梁建章,能听到携程商家的抱怨声吗?

在众多中国企业家中,很少有像梁建章这样的“异类”:不仅业务方面是行业老大,并且治学成功颇丰,论文甚至登上了让无数博士生眼红的《Nature》。
但龙头鳌头两手抓的梁建章最近遇到了些许麻烦。
9月中,携程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事情的起因是商家反映,携程未经酒店商户许可修改客房价格。对此,郑州市场监管局认定携程存在“对平台内经营者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并要求携程限期整改。
携程被约谈,背后暴露了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虽然即使在现在,商家在流量、获客领域与携程仍是合作关系——但合作本身,并不代表着双方目标完全一致。
诚然,一切问题都可以被高增长覆盖。但在增长乏力,旅游市场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两方也难免因为利益问题同床异梦。作为劣势方的酒店和商家,往往在议价上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虽然在当前阶段,携程的财报堪称漂亮。但是暂停了的酒旅大战,似乎有重燃战火的苗头。美团、飞猪和宣布高调入局酒旅的京东,在外卖大战中久经考验的选手降临酒旅战场,携程面临的压力不可能不大。
面对这一切,梁建章不语,只是一味发着论文。
数据霸权下的同床异梦
携程被约谈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7月,郑州十余位酒店经营者曾联名向有关部门举报,称携程的“调价助手”功能在未获商家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酒店定价下调10-20元。更有甚者,部分酒店商家反映,自己的客房一天内被自动调价5次,即便手动关闭调价助手仍会强制重启。
据称,商家多次向携程客服申请关闭此功能均遭驳回,客服甚至直言“审核也可能再开”。对此,携程公开回应称:“调价助手”是为了使酒店的价格适应当地市场价格,帮助酒店商家提高市场竞争力。
仔细看,携程的回复漏洞百出。
在用户低价心智已经被培养的很彻底的当下,消费升级的老路注定走不通。调价助手在检测到其他平台竞品后,并不太可能主动上调价格。商家在当前这种市场环境下,即使不使用“调价助手”,大多也可能主动保持和竞品相似的价格。
同时,7月放暑假,一众中小学生“神兽出笼”。寒暑假属于酒店、餐饮、景区一年中为数不多可以光明正大涨价节点。家长游客虽然吐槽不满,但平心而论,整体上对酒店方面节假日合理的涨幅持容忍态度。部分酒店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是否在这个时间点进行所谓“帮助酒店商家提高市场竞争力”,多多少少属于画蛇添足。
并且,最关键的是,调价助手自动调价并没有得到商户的许可,携程此举就是在慨他人之康。
黑猫投诉上也有诸多携程调价助手自动改价、无法关闭等相关投诉信息,可见这不是携程第一次对商户“动刀”。
此外,今年8月,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约谈携程、同程等5家平台,重点批评其“二选一”、技术干预定价、订单毁约加价等行为。考虑到携程同程之间的持股关系,以及“携程系”的行业地位,被监管频频点名,可见携程的商业模式已成为监管重点关注的样本。
羊毛处在羊身上。无论是C端还是B端,旅客是携程绝对的“上帝”。
携程通过一系列资本操作,成功控制了去哪网、艺龙、同程等友商,在一段时间内甚至达到了“我就是整个行业”的状态。用户只要在线订票,就很难避开携程的射程。
但顾客天生是不忠诚的,尤其在低价心智被一轮轮培养起来,价格敏感用户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美团更便宜,流量将从携程倒向美团。如果酒店自己App里折扣更多,用户就可能更倾向于使用App。
携程商业模式的一切变现手段均依靠用户流量。而流量又看中价格,同时商家在面对大平台“数据霸权”时实力弱小,甚至大型连锁酒店也难与互联网平台抗衡。
携程的财报漂亮吗?
实话说,非常漂亮。
8月29日,携程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携程总收入为158亿元,净利润48.8亿元。整个上半年,携程营收达28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91.94亿元,同比增长17%。
最恐怖的是,携程净利润率高达32%。
要知道,阿里净利率仅为14.8%、特斯拉2024年平均净利润率也只有12.13%、投入大量研发,完美踩对时代风口的英伟达,辛辛苦苦下来净利率才达到52.41%。
对此,携程解释称,由于出境、入境游的火热,为携程在近期的业绩添砖加瓦。携程官方在财报中称,今年二季度入境游同比增长超100%,出境游机酒预定量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的120%。同时,国内订单也大幅增长。
国内国外两条业务线齐头并进,业绩股价双双上涨,携程迎来了“戴维斯双击”的时刻。
入境游的火热确实可以理解。
携程在去年大规模政策后,一直将入境游视为自身的第二条业务增长曲线。诚然,免签政策带来了极大便利,入境游客数量短时间内激增完全是合理的。至于如何做到长期存留,让外国人真正喜欢上中国,喜欢到中国旅游,还需要整个旅游行业各方努力。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2022年《关于有序推进入境旅游重启的建议》中对入境游面临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总结:
旅游企业缺少发展入境游动力,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人力资源或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部分旅行社从业人员反映,近年来入境游市场投入有限,企业受签证政策、成本上升、旅游产品老化、缺少有历史性和文化价值的产品、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人员青黄不接等问题影响,潜在旅游资源无法转化成满足外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发展入境游的意愿不强。
尤其是疫情期间,大量有经验的入境游从业人员流失,对市场重启造成一定的制约。同时我们也需要有效解决过去入境游产品较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价格偏高,而服务品质又较日本偏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入境游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因素是制约外国游客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改善这些因素,携程确实可以做出一些积极的举措。但是行业太大,整体协调调整又远超携程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携程的“第二条增长曲线”不可控因素太多。
至于出境游呢?
携程虽然给出了超原水平120%的表述,但在口径上却模棱两可。携程CEO孙洁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上表示,超过2019年120%的是出境机酒预定的“volume”。
至于这个“volume”指代的是订单数量还是交易额,携程并没有说明。
但是随后孙洁提到,日本依然是出境游首选,并且东南亚需求依然旺盛。但考虑到两地距离和消费水平,以及电话会上并未过多提及有关欧美地区情况的描述,可以合理推测,出境游这块,携程可能增量不增收。
其实,国内游携程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携程自己发布的《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中提到,“奔县游”再度成为“顶流”,沉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显现。报告中提到:
从供给侧来看,县域目的地通过"微度假综合体+非遗活化"模式完成配套升级,而需求侧消费者以"错峰避堵、深度体验"重构出行决策模型。在“供需双侧共振”带动下,今年五一期间,旅游下沉化趋势更加明显,县域市场(四线及以下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显著于三线及以上城市。县域市场旅游热度同比增长25%,增速高出高线城市11个百分点。此外,小城“钞能力”显现,县域高星酒店消费占比碾压高线城市。
基于这一背景,可以合理推测,在携程漂亮的财报下,也许一直在潜藏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整体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客单价在降低。而客单价降低,利润自然而然地也要降低,并且携程似乎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去扭转这个趋势。
不仅如此,随着被疫情暂停的旅游行业逐步复苏,外部竞争也越来越强势。美团继续攻城略地;阿里财大气粗,集团层面对飞猪也开始重视;抖音小红书等新兴种草社群收割把控流量;京东也高调入局,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酒店对携程的抽水越发不买账。
携程在未来面临的,是内外部全方位的挑战。
在企业和论文之间,选择了隐身
毋庸置疑,梁建章的水平绝对在线。
在中国企业家中,很少找到这么纯粹,又是这么割裂的存在。
回到十多年前,同程、艺龙、去哪儿等现在或是携程一部份,或给携程打工的企业,在当时纷纷与携程打起了价格战。
彼时的梁建章,再次拾起携程CEO的职位,面对多家围攻亲自操刀,不仅正面通过补贴撒钱抗住冲击,反手通过股份收购、股权置换等手段控制了自己的对手,甚至抱上了PC互联网时代最粗的大腿——百度。
面对围攻光明顶,梁建章一套连拉带打,快速、狠辣,又精准的拿捏了所有对手。即使放到今天,也可以作为国内互联网行业商战的经典案例。同时,梁建章还亲自带队,押注移动互联网。
当然,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梁建章在2016年底辞去CEO的位子。
此后一直到现在,除了在疫情期间带货直播之外,更乐意出现在学术圈的梁建章经常以发论文的方式出现在新闻中,其中在2024年6月,梁建章与两名高校老师共同通讯在Nature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给出的主要观点是,混合办公使员工离职率降三分之一。
至于梁建章的学术水平,2024年5月18日,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提到,梁建章不仅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非常好的学者、经济学家。姚洋称,梁建章超过了中国95%的经济学家。
姚主任的评价依据是:“他有一篇论文研究了全世界过去几十年的情况,发现一个国家年轻人越多,创新力就越强。”
当然,无论学术水平如何,无论论文质量怎样,梁建章非常喜欢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025年9月,携程发布内部邮件称自今年9月1号起,居家办公无需直属领导审批,提交即视为自动通过。邮件中提到,自2022年居家办公政策推出以来,已有70%的员工参与,在家办公累计64万左右人次。
当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网上也出现了一批自称携程内部员工的吐槽。
因此,宣布放权居家办公,被网友们戏称,“梁建章又要写论文”。
作为企业家,梁建章眼光毒辣,动作精准,对对手甚至合作方丝毫不手软;作为学者,梁跻身世界名校,积极学习的同时又确实学以致用,一副知行合一的学者做派。
但对于携程如今正在面临的事情和携程的未来,梁建章不语,只是在默默套现。
(责任编辑:zx0600)
 
			



 2025-10-31
 2025-10-31    
							